真人线上娱乐

图片
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社要闻 > 正文
诸葛彩华:烟花爆竹文化应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时间:2019-03-13 08:06:03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会长诸葛彩华:

  烟花爆竹文化应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烟花爆竹制作工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合理引导和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燃放政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产业。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会长诸葛彩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烟花爆竹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花爆竹产品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传统文化产品目录,应合理引导和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燃放政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产业。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今年的政协提案是关于烟花爆竹的。您为什么会提这份提案?

  诸葛彩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烟花爆竹制作工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花爆竹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无论是产量还是制作工艺都稳居世界第一的传统文化产业,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将烟花爆竹纳入传统文化产品。

  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都对烟花爆竹有强烈的民俗需求,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祭祀庆典等重要活动,都喜欢燃放花炮祈福纳祥或寄托哀思。焰火燃放对于世界各国营造节日庆典氛围、打造文旅特色产品也有不可替代的效果。比如国内的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杭州G20峰会等盛事;国外的美欧澳等国家在国庆日、新年等重要节日也有举办焰火晚会的传统,日本烟花祭等文旅活动已是蜚声国际。

  烟花爆竹文化理应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然而,当前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却受到各地禁限放政策的很大影响。

  记者: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了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诸葛彩华:主要源于公众对安全与环保问题的担忧。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实际也在逐步得到解决。关于安全问题,近年来生产企业积极推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从2012年至今企业数量由4921家快速减至2220家,95%的产能已集中在湖南的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等4县,以往易发事故的小散弱企业已被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企业取代,大大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销售企业只要规范经营,销售安全也是可控的;燃放安全则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操作的规范和自觉。关于环保问题,花炮燃放后短期内对燃放区域确实有影响,但经过专业机构测试,其不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而且生产企业也在加大降烟、除尘、脱硫、减噪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已成功研发出无硫发射药、微烟引线、环保型鞭炮、安全环保组合烟花等新产品,事实上我国烟花爆竹生产整体水准已到发达国家的安全环保标准。

  记者:如何避免烟花爆竹政策“一刀切”禁放,合理引导和调整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燃放?

  诸葛彩华:首先,要出台和完善烟花爆竹产业政策和产品标准,引导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出台城市烟花标准,在现有D级烟花爆竹产品的基础上,按照无噪音、无污染、无人身危害的安全环保要求制定,全面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完善修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允许城市烟花不在禁限放之列。三是建议相关部门和产区政府保持花炮产业政策的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动,并加大对安全、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

  其次,要尊重老百姓燃放烟花爆竹的民俗需求,合理确定禁限放政策。建议一方面,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文件时,要求各地在出台禁限放政策时因地制宜,不要搞禁放“一刀切”,合理确定禁限放区域和时段,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允许燃放;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适当放宽对大型专业焰火燃放项目的审批,大力支持烟花爆竹主题旅游文化产品。

  最后,要加强市场监管,科学引导燃放烟花爆竹的舆论导向。建议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抽检和把控,严厉打击和处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科学宣传,加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宣传,效仿国外引导老百姓以安全文明的方式正确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后自行处理纸屑杂物。

  记者:引导和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诸葛彩华:避免对花炮“一刀切”的禁限放,既能延续传统民俗文化、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又能起到支持产区实体经济发展、脱贫解困、刺激旅游消费、增加外汇收入、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文化交流等积极作用。从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政府通过严控标准、加强监管等途径,对烟花爆竹行业合理引导和规范,完全可以实现消费者燃放需求和安全环保的平衡。

分享到:
编辑:闫洛生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